督导同行话振兴,青春热泪诉乡心|数据产业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8 动态浏览次数:21

七月骄阳似火,却燃不过数海红帆小队三下乡的炽热初心。当实践活动的日历悄然翻过半程,一份满载期许的关怀如约而至——研究院督导组的老师们带着专业洞察与暖暖温情,踏足同学们的实践热土。一场关于收获、成长与乡村未来的深度对话,在蝉鸣与晚风的轻吟中,悄然铺展成双向奔赴的成长画卷。

会议室里,带队老师条理清晰地梳理着半程成果,一周以来,同学们与实践地负责人协同推进系列实践工作,围绕实践地特色拍摄宣传短剧,用镜头定格乡土风貌;投身驿道生态维护,完成两段路段的杂草清理;参与老木屋修缮,细致做好内外清洁整理;同时走进当地民宿,系统学习酒店内务管理规范。老师梳理完毕后,同学们陆续补充细节:为拍好短剧反复调试镜头的执着,锄草时手掌磨出茧子仍持续作业的坚持。这些细节与陈列的现场照片将汗水浸润的成长足迹清晰呈现在督导组老师面前。

同学们与督导组老师更是围绕当代乡村振兴建设与文旅推广的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从文化符号的挖掘到传播形式的创新,从生态保护的落地到产业融合的路径,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持续碰撞。讨论间隙,谈及乡村发展中的文化传承问题,督导组老师感叹道,当老屋在城镇化进程中渐次消失,当田野间“抓鱼摸虾”的童趣无处寻觅,当记忆中的故乡在发展中失去原真性,这样的发展模式是否契合初心?话语未落,几位同学已悄然湿润了眼角,对故乡的眷恋在此刻化作滚烫的泪水,为这场探讨增添了深沉的情感重量。

这份真情流露让讨论更显真切,督导组老师以温和的目光回应着同学们的感触,肯定这份对乡村的赤诚正是实践的初心所在,并围绕“文化传承与发展平衡”提出建议,让老屋承载集体记忆,让田野留存自然野趣,让文旅推广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泪水拭去后,同学们的眼神愈发坚定,笔记本上快速记录下新的思路。进度过半的三下乡之路,因这场充满温度的对话愈发清晰,数海红帆的青春身影,将带着这份对乡土的热爱与责任,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继续坚定前行。